了解培訓行業(yè)的人都知道,這幾年,培訓機構正在洗牌,很多小型機構都已經(jīng)難以生存而關門大吉。培訓人都說,教育行業(yè)是朝陽產(chǎn)業(yè),于是場外的人眼紅萬分,可真進場了又覺得入了大坑?,F(xiàn)如今的教育市場,沒有資金,沒有運營團隊,沒有資源,基本上就會慢慢被淘汰。這也導致了一個教育怪相:家長的焦慮都是被催化出來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賺錢啦。比如某網(wǎng)校提供的各種難題考試,家長們趨之若鶩,不一定要上課,就為了證明自己家孩子在什么段位。久而久之,自然就很多家長上鉤了。
我在機構里待了八年,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家長,也就深深感受到了教育上的貧富差距。
我這里說的貧富差距不是在教育上投入的多少,而是家長理念的差異。在學科培訓機構里,分化比較明顯,一部分是培優(yōu),一部分是補差。培優(yōu)的這一部分,上的都是好學校,家里條件不一定特別好但一般也差不到哪里去,大部分家長都是體制內(醫(yī)生、教師、公務員等),從幼兒期開始就已經(jīng)開始了各種投入,對孩子的教育路線相對比較清晰,這群家長有自己的圈子,會在一起討論各種教育問題,會加入各種家庭教育群,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發(fā)展。
補差的這部分,更多的是孩子差到不行了,才出來病急亂投醫(yī),正常的軌跡是這里三天打魚那里兩天曬網(wǎng)。這一類的孩子普遍難教,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習慣差,思維能力弱,要想這一類的孩子有進步,所以一對一的各種機構如雨后春筍,迎合了這批家長的需求。但這一類孩子后期發(fā)展如何呢,也就極個別能走上正軌吧。正常情況下,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前期填鴨式教育中表現(xiàn)比較好的孩子逐步走上下坡路。
那很多家長又說了,那我前期培訓了后面還可能走下坡路,那我還費這個錢干嘛?所以我一直強調的就是理念,不是所有家長為孩子選擇的路都是適合的,不是所有家長選擇的課程就是好的,事實上,不懂行的家長們經(jīng)常會走很多彎路,被某些品牌的宣傳蒙蔽雙眼,被某些老師的鼓吹洗了腦,不僅花了冤枉錢,還浪費了孩子大把的時間。
還有種佛系的家長:我對我們家孩子沒什么要求,差不多就行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言論,我都很為孩子惋惜,因為這一類的家長并不是真的對孩子完全沒有要求,他們只是舍不得在孩子身上投入時間、金錢和精力,等到孩子因為各種原因發(fā)展不佳的時候,又來各種打擊、否定。
有些愛噴的網(wǎng)友看了我這段話可能會說,我是做培訓機構的,所以才這么說。那請這一類噴子去觀察下,這類家長每天陪孩子的時間是多少,我最近剛見過的一個孩子,二年級的男孩,因為我在測評結束之后陪著孩子玩了5分鐘(期間給的回應并沒有那么多),孩子媽媽在隔壁做完美容之后回來看了孩子在玩就安心的坐下來繼續(xù)玩手機(中間持續(xù)半小時),然后孩子就一直跟著我(我不是上課的老師,家長的態(tài)度一開始就看出來了不是目標客戶,即使孩子一直表示想過來上課)。這類的家長非常多,普遍的只管生不管養(yǎng),再夸張的一點的連教育費用都要推給老人。這樣的家長,又怎么能培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呢?
最后想說給家長朋友們聽的是:與其去研究各大機構的風向,不如好好研究自己的孩子,他喜歡什么適合什么需要什么,能力和興趣永遠比品牌和老師更重要;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想要孩子更優(yōu)秀,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能力。
意見反饋
×
Copyright © 1998-2019 甘肅信息港 All rights reserved.